想吃就吃
>> 宜宾好吃嘴 >> 饮食文化 >> 正文
美食长江——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以生产力为基础的,与资源物产和自然环境相关。唐以来长江流域自然条件对于人类生息总体上是十分优越的,生物资源多样性十分明显,所谓“衣食不期而至”,人类的基本生存十分容易,有更多的时间研究饮食文化,为烹饪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。 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载:“楚越之地,地广人希,饭稻羹鱼……果隋蠃蛤,不待贾而足”“食无饥馑之患”。而《汉书·地理志》记载成都平原一带“民食稻鱼,亡凶年忧”,有所谓“山林泽鱼,园囿瓜果,四节代熟,靡不有焉”的记载。在历史上长江流域一方面生物多样明显,森林密布,水域面积大,野生动物繁多,野生植物瓜果丰富,不仅有黄河流域的粟、黍、菽等农作物,还较早广泛种植水稻,使长江流域自一开始饮食文化的物质资源就比黄河流域丰富。 长江 《楚辞·招魂》中记载“室家遂宗,食多方些”,有的学者认为就是对饮食品种和制作技术精美的概括。早期楚人喜欢将几种杂米混合在一起为饭,而肉食上则十分复杂,有煮、烧、烤、煎、卤、汤、蒸、羹等烹饪方式,用料有鳖、羊、鹌鹑、猪、天鹅、鸡、狗、雁等。楚人还特别喜欢喝羹汤,除了植物汤菜外,鱼汤、龟汤都是很有特色的。在用料上,楚人注意用桂、姜、椒、葱等,特别讲求五味,即大苦(豆豉)、咸、辛、酸、甘。在特色上,喜欢用植物叶、花等来薰衬食物,称为“籍”,如今天松针垫底、荷叶包裹的粉蒸肉。吴越之地邻近海滨,常用鱼作为原料,形成了丰富的鱼类饮食文化,在菜品上,则以莼菜羹最为有名。而巴蜀之地,已经形成了“尚滋味,好辛香”的传统,巴蜀人以姜、茱萸、花椒为三香,其中尤以花椒在饮食中的地位重要,所以花椒是“人家种之”。在饮食上,出现了食酱、魔芋、蹲鸱的食俗,而且形成了喜欢宴聚的传统。在饮酒上,下游的绍酒、上游的清酒都很有特色。 唐宋以来,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南迁,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升,人口大增,经济实力为饮食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,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深厚远胜北方地区。 以吴越地区为例,《宋史·吴越世家》记载:“南之蝤蠓,北之红羊,东之虾鱼,西之粟米,无不毕备。”南宋临安城酒楼林立,食店、点心店遍布,出现了“玉鲋丝莼”“鲈鱼”“玲珑牡丹”“百味羹”“笋焙鹌子”“银鱼炒鳝”“五味炸鸭”“酒蒸鸭”“酒炙青虾”“酒烧香螺”“酸熘鱼”“南肉”等饮食品名。在《梦粱录》和《武林旧事》中,记载了大量的杭州饮食店名,特别是许多小吃,如煎白肠、烧饼、蒸饼、糍糕、五味粥、肉合粥、血脏羹、羊鱼、粉羹、鹌鹑儿、羊脂韭饼、澄沙团子、鸡肉面、鱼桐皮面之类,数目达100多种。杭州人还特别喜欢吃蟹,而且方法众多。 唐宋时期的长江上游由于地位的重要,饮食文化也是特色鲜明。一是在富庶的经济基础上,饮食上奢华备至,一则由于阴湿多雨的气候造就了长江上游民间“虽蓬室柴门,食必兼肉”的风俗。汉晋以来游宴的传统风俗仍然不减,出现了一些较有名气的菜品,据统计主食类有15种,肉食类有26种,蔬菜类有15种,副食类有14种,野味类有4种。许多菜品都与文化名人有关,如诸葛菜、元修菜、棕笋、若竹笋等与诸葛亮、苏轼、陆游、黄庭坚结缘。研究表明,唐宋时期的川菜以麻甜见长,“川饭”的话语已经出现。 明清以前,长江流域经过南北大移民的文化重树后,南北移民的比例大大下降,长江流域在明清主要显现为东西向的移民运动。明清时期长江流域战争酷烈,人口损伤严重,中古传统文化,包括饮食文化多有失传。随之而来的“江西填湖广”和“湖广填四川”移民运动,五方杂处,各地移民的饮食文化在长江流域来了一个大融合。同时,明清时期许多境外的饮食用料进入中国长江流域,如胡萝卜、丝瓜、马铃薯、甘薯、玉米、辣椒等,特别是辣椒在长江中上游的生根,为长江流域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近代中国的菜系也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发展的。 今天中国的鲁、川、粤、苏、闽、浙、湘、徽八大菜系,其中川、苏、浙、湘、徽五大菜系都在长江流域,可以想见长江饮食文化的魅力。 湖南菜依托湘江丘陵、洞庭湖平原、湘西山地,形成了三种流派的特色风味。湖南菜的特色是依托多种地形的自然资源,野味、腊味、辣味三味并行,其中吃辣的水平是中国其他地区无法望其项背的。 湘江流域菜以长沙、衡阳、湘潭为中心,平原丘陵相间,物种丰富,是湖南菜的主要代表,主要以油重味辣,煨、炖、炒、蒸为主,腊味菜在菜品中比例较大,代表菜有“海参盆蒸”“腊味合蒸”走“油豆豉扣肉”“麻辣子鸡”等。而湘西菜多以山区野味为原料,同时烟熏的各种腊肉,与城市的腊肉风味不同。口味以酸辣著称,如“红烧酸辣”“板栗烧菜心”“湘西酸肉”“炒血鸭”等。洞庭湖区鱼类资源丰富,以烹制各种河鲜、家畜、家禽著称,口味咸辣香软,其中火锅炖菜特别多,著名的菜有“洞庭金龟”“网油叉烧洞庭鳜鱼”“蝴蝶飘海”等。今天,湘菜“剁椒鱼头”“湘式小炒肉”等在外影响很大,剁椒为许多菜系烹饪沿用。 剁椒鱼头 安徽菜地跨长江南北,北过淮河,地貌多样,形成了皖南、沿江和沿淮三大体系,但尤以皖南菜为代表。皖南菜以烹饪山珍海味见 上一篇: 慕义求真、融酝和美,汇江向海、逐立上游——解读四川宜宾新时代 | 下一篇: 叙府陈年糟蛋的来历
|
图文推荐
|